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12的文章

[創作介紹]珠寶設計師-SONDRA SHERMAN

圖片
SONDRA SHERMAN Listen the Wind!(pendant) from”Found Subjects”series, (2010) Sterling silver 2 1/2 x3x 3/ 4 ” SONDRA SHERMAN 深深著迷於研究首飾與空間關係的雙重 本質,像是上方這個墜飾, SONDRA SHERMAN 本身在製作的時候也同 時思考了與擺飾的呈列性,他另外製作了一本小旅行冊子,在其中也挖 了個洞,剛好可以將他收納進去;而墜飾本身也向旅行的標的,旅行者 移動到哪,也可以童趣的將墜飾於地圖上移動,類似大富翁遊戲的形式,但創作者的手法就巧妙的賦予了墜飾不同的意義。 SONDRA SHERMAN的作品不但在歐洲常有展出與出版的機會,在美國也是如此。 他從德國慕尼黑得到了優秀的美術學位(MFA),也曾經在大都會美術館、費城美術館、波士頓美術館、紐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、史密松寧美國國家美術館(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)、RISD博物館(RISD Museum)、捷克Turnov City的博物館、俄亥俄州的梅爾斯藝術大學工作過。 SHERMAN現在的工作是珠寶創作 ,他認為首飾是種不同於以往陳述話語的形式,它能在人與人之間充滿著力量,甚至他認為它可以於社會上的人們之中擁有不同的改變;不同的人們跨越各種換日線與語言,在不同角度欣賞著同一片天空的日出日落,擁有不同的路程、票卷、以及回憶,但是他們同樣能夠用 SONDRA SHERMAN 的作品在自己的地圖上移動,陪著旅行者走遍日月星晨的更迭,甚至是佩帶有同樣首飾的人可以交換彼此對於旅行的感想與心聲,而 SONDRA SHERMAN 的作品就是在其中扮演著串連與首先共鳴的銜接者。 他希望藉由他的作品可以讓彼此不相識的人們 ( 或者觀者 ) 達到連結的作用,也是讓世界上不同國籍的人們擁有串聯的一種新方式。 Flowers and Still Life(2010) 他也曾經在 ”Flowers and Still Life” 這系列之中,同樣以挖空書與作品來表達他所要講述的想法,但是這系列給人的感想與內容又是不同類型的部份了;挖空的部份位於文字,似乎是要表達「觀看花朵與查詢知識並不需要文字的解釋,而是仔細去欣賞

[創作介紹]繪本作家-唐壽南 /唐唐

圖片
發條人生 A Twist of Life 壓克力 畫布(60x72.5cm ) 2010 看到發條人生,讓我想起電影- 《 口白人生 》(Stranger than Fiction),這是一部2006年上映的美國奇幻、喜劇 電影;電影中主要描述某國的國家稅務員,每天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,同樣的生活步調、同樣的衣著,乏味到就像是每天背誦著同樣的劇本,直到某一天他的人生中出現了像是電影旁白似的聲音,在他心底不斷說出他的生活,他才發現了許多他從未想去做的事、去完成的夢、甚至是最簡單的跟人交談與對話。 想想自己的人生是否也如同發條玩具一樣,非得靠著別人為你上好發條,做下動作的指令,才能夠按照順序做事呢? 唐唐,本名唐壽南,從1988年開始嘗試創作。 1993年後才覺得作品逐漸成熟,近20年迄今已出版繪本作品數本。 是知名繪本作家,也是插畫家。 創作的風格奇幻具有故事性,帶有迷濛的味道。常使用的創作素材為壓克力,能夠以細膩的筆調創作出相當真實的質感,加入他充滿想像力的故事幻想,成為真摯又夢幻的作品。 壞娃娃Bad Bad Doll 壓克力、畫布 Acrylic on Canvas 60.5×50cm  2010 唐壽南(唐唐)這系列的作品相當有意思,透過具有人面的人造玩具,讓無機物有了相似有機物的外表,隱喻了人類如同機械似的生活,畫筆下每一個機械人面如死灰,沒有一點笑意,這樣的生活其實是令人感到不快樂的。腿上象徵令人喜愛的娃娃也受破壞了,代表著快樂的生活不復存在,但究竟是破壞娃娃的機械人是壞人,還是讓娃娃破碎的社會才是壞人呢? 如何拼裝一個人 How to Assemble a Person 壓克力、畫布 Acrylic on Canvas 150x60.5cm     2010 像是工廠大量生產,同樣的組件在機械化的製程裡被組裝,成型...。 要組裝一個像是人類般的人形,就是這麼簡單。但是當每一個人都具有同樣的外貌,生活過得苦悶時,那整個社會也苦悶了;這幅畫像在反諷「我們每個人都該是獨立的個體、沒有人可以剝奪我們的權利。」但是一但碰上了生活困境,不得不低頭面對生活,也是小人物的一種悲哀。 扭蛋機 I Gashapon I 壓克力、畫布 Acrylic on Canvas 1

[目錄]

由新→舊排序 我只會放些稍微可以看的網誌....放目錄也方便翻找:) [攝影雜談]: 底片(相機): 依 相機 分類: Olympus Pen-FT: [藝評][Pen-FT]徐冰-從天書到地書。 [攝影雜談][Pen-FT]Kodak profoto XL 100-(三)增感兩格拍攝-2。 [攝影雜談][Pen-FT]Kodak profoto XL 100-(三)增感兩格拍攝。 [攝影雜談][Pen-FT]Lady Grey 400-(二)新竹玻璃工藝館附近。 [攝影雜談]使用Pen-FT的第二捲黑白底片-Lady Grey 400(一) [攝影雜談]Olympus Pen FT(Pen的歷史)-米谷美久的經典之作-史上第一台半格SLR。 [底片雜談][Pen FT]Kodak Pro Foto XL 100-(一) [攝影雜談][Pen-FT/Kodak Double X][北埔]親手沖片。 [攝影雜談][pen-FT]Agfa Vista200-(一)-中正紀念堂、薰衣草森林拍攝。 Olympus OM-1: [攝影雜談]Olympus OM-1開箱。 [攝影雜談][OM-1]Kodak profoto XL 100-(四)-熟悉。 [攝影雜談][OM-1]Kodak profoto XL 100-(六)-華山藝文中心。 Carl Zeiss Jena Taxona Novonar: [攝影雜談]Carl Zeiss Jena Taxona Novonar-開始與結束。 Olympus O‧Product: [攝影雜談]Olympus O‧Product,一台重新帶起復古相機機殼風潮的相機。 Olympus XA: [攝影雜談][Olympus XA]一體兩面。 [攝影雜談][Olympus XA]Kodak color plus 200-(一)增感兩格。 [攝影雜談]Olympus XA &Rollei 35TE(簡單的比較,非正式介紹) [攝影雜談]袖珍型的輕型相機-Olympus XA開箱。 Olympus LT zoom: [攝影雜談][LT zoom]Agfa 400-(一)關於隨身機。 [攝影雜談]Olympus LT zoom開

[攝影雜談][Pen-FT/Kodak Double X][北埔]親手沖片。

圖片
Olympus pen-FT F.ZUIKO 38mm F1.8 這是第一次自己嘗試手沖片,再用底掃機的成果。 坦白說其實真正困難的步驟是一開始在暗袋裡將底片抽出,夾在片軸,然後捲起來,雖然這部份是別人先幫我捲好的。所以我還是有經歷到計算時間、抽取藥水、浸泡、沖洗、定影等步驟。 雖然後來我的小幫手說,似乎那天沖的時間不太正確,不過我還是挺喜歡這樣的色調的。 這捲是過年期間,天候狀況滿差的時候拍的,這幾天北部幾乎連日都下著雨,出門時間少之又少,因此拍攝的天候條件還滿差的。如果某天沒有飄雨,那就足以感謝上天了。 剛放假時去了一趟北埔,在老街逛了一圈,順便探訪附近的老建築物。 離市區稍遠的地方開了不少梅花,白色的花瓣像滿天白絮一般,有別於櫻花綻放的浪漫情懷,梅花則像是莊嚴且肅穆的開著,看著這座城市。 這幾年台灣似乎很流行種植山櫻花,據說新北市市樹是山櫻花。 不過偶爾該沉澱時仔細的端倪梅花也很好,心情會很平穩。 小巷弄附近有棟茶館,不過這天去時,它並沒有營業。 還順便在北埔喝了擂茶,這是喝擂茶必加的爆米香,上面那根攪拌的棒子是乾梅棒,也可以當餅乾吃,滋味還滿中和的。 過年那陣子還去了一個漁港,叫龜吼漁港。 這不是規模很大的漁港,小小的,連接到漁港的路途可以說是只有一條巷子而已。 那幾天似乎漁民還沒完全開工,漁貨量並不多。長輩挑選一隻魚後,老闆娘就熟練的去鱗、清理內臟,幫你處理乾淨,接者就可以去附近餐廳請人家幫你烹調料理。 個人沒有很喜歡吃蝦蟹類,所以這天我沒有嘗試。不過親戚讚譽有加..。 這捲底片我覺得很適合拍生活街景,會增添一點「生活味」,讓成相本身具有一點戲劇張力 當然黑白底片褪去色彩的偽裝,會變成專注於主題,也就是更適合做為攝影創作型的底片 手沖片的感覺很特殊,讓底片浸泡藥水,沖洗,等它顯影、定影的過程,除了掌握時間的重要外,邊等待結果的心情也很忐忑,我想除了按下快門的當下是紀錄,等待拿到成果也是種驚喜吧。 關於這捲底片的介紹可以參考這篇: [攝影雜談][Pen EED/Kodak Double X]唯獨一次的相遇。 我之前有寫過關於這捲底片的一些基本資料,可以參考看看~

[記憶黃頁-page one]我說。

圖片
法國大哲學家德希達(Jacques Derrida)在他人生的最後兩年,不斷沉思著「寬恕是否可能」這個問題。他敏銳地觀察到在亞伯拉罕傳統(也就是猶太教、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思想源流)裡面,有兩組互相矛盾的觀念:其依恃有條件的寬恕,其二是無條件的寬恕。 寬恕是有條件的,那就是犯錯的人首先得願意坦承過失,並且懺悔,進而請求寬恕。受害者不可能事先原諒未曾承認的錯誤。 看來寬數是一種遺忘,當我說「我原諒(I forgive)你時,我也應該同時忘卻(forget)了你的過去。然而「過去」真的過得去嗎?有時候我們會說某種罪惡,例如反人類的罪,大規模屠殺的罪,種族滅絕的罪,是不渴望卻、不可挽回、不可救贖的。換句話說,這些罪行雖已過去,但又是過不去的;雖已成往事,但不能忘卻;它們是種永遠被封存在現在的過去。它們無法過去,其中一個原因是受害者都已逝去,沒辦法接受罪人的懺悔。而且就算有再是的倖存者,又怎能代表死者接受懺悔?又怎能代表死者原諒凶手?這樣的重罪或許有被遺忘(forgot)的一天,卻永遠不會得到寬恕。 ---梁文道《我執-八月二十一日》 你決定要走的那天起,我不再說些什麼。 「妳也沒有必要被絆著,人生不也是這樣?」你拋給我最後一隻鑰匙,但落空,滑落到了角落的鋼琴琴腳旁。你沒有再多說什麼,逕自收拾你的行李,堆垛的行李砌成牆,只讓我看到你的部份,越來越少。 「是,但是我永遠也忘不了,也無法釋懷;可笑的是我連一張紙內的親戚欄的邊都沾不上。」 你起身,開始將紙箱封箱,膠帶的拉扯聲刺耳,鋒利的劃過,一道又一道的星火出現,又消逝。像極了老式打火機,瞬間的點燃火苗,也瞬間滅去。你點燃了一根菸,一瞬間你蒼白的臉龐顯現出溫暖的色調,下一秒又被黑色的西裝外套吸取殆盡。「忘記吧,你可以不用代替他寬恕誰,但是至少你要寬恕自己。」 記性可以說是一輩子的事情,你可以瞬間忘記許多事,但總會有事情永遠也扎根在你無法觸及的地方,當然也無法拔除。留世千古的名畫能被後世發現掩蓋的秘密,以為堆疊了油彩,就沒有辦法刮去表面的謊言。但後人是如此渴切一切的謎團啊,終究,還是輸給了現代化的技術,連觸碰都不需要就可被揭示,赤裸裸的攤開眼前。 「你明白嗎?就算什麼都過去了,也會永遠在你腦海裡縈繞著。」 真正遺忘的,是逝去的人

[攝影雜談][pen-FT]Agfa Vista200-(一)-中正紀念堂、薰衣草森林拍攝。

圖片
Agfa Vista目前有出四種iso值,也就是100/200/400/800,這次我使用的是iso200的底片。 光線充足時,拍攝起來有清淡、乾淨之感,色彩也很濃郁,但是比起Kodak偏暖、黃,Agfa有點偏紅,且在拍攝花朵時有別於Kodak拍攝的「陽光下的暖意」感,Agfa拍攝起來花朵的顏色會帶有些許螢光調,尤其是偏紅色系的花,形成一種特殊迷幻之感。 這捲其實滿適合喜歡清淡色系的人,他在晴天之下,表現的天空有別於 Kodak E100VS、E100G等..能夠將天空拍攝得豔藍,他的路線則是清爽、澄澈的風格。 Agfa的底片,一般人都會說感覺粒子稍微粗了些(不過我自己目前覺得還好,雖然使用起來是比Kodak和Solaris還粗),許多喜歡LOMO風格的人也會選擇這捲底片使用,因為廣角時容易形成暗角,或是喜歡粗顆粒的效果。 Agfa的負片價格並不算貴,與Solaris、X-Tra差不多價位,網路上也找得到販售管道,可以推薦喜歡稍微濃郁發色的朋友:) 我自己目前使用的感覺,粗顆粒可能要根據個人才會有比較顯著的效果,我本身使用Olympus Pen_FT這台半格機,片幅比一般小很多,沖後半格掃成一格比例,照理來說是會更粗粒子,但顯然是沒有很明顯。 再多看幾張花朵的表現 最近櫻花盛開,台灣現在山櫻花都開得很美,尤其是山櫻花是新北市的市樹喔(笑) 山櫻花本身的確也很豔麗,搭配上底片的表現,顯得很雅緻 除了我自己對成相粒子的認知有別於他人,連色調我也覺得他並不像別人所說的那麼艷麗、強烈,在一般的時候感覺是很樸實的、婉轉的,我這張使用的鏡頭(Mir 20mm f3.5)是俄鏡,色調屬乾淨,明度也不差,所以也是有可能跟鏡頭使用的不同才有關。 另外我覺得紫色的表現也不錯:) 植物本身成相色雖然沒有到富士底片的綠感,但是Agfa的表現也不容小覷 人像的部份,我覺得表現得滿好的,可以讓人的膚色較白與自然(這裡有關當事人~所以我不方便放照片喔) 網路上也曾看過有人討論適合人像的負片,Agfa也在其列。 Agfa的公司是來自歐洲,有時候這底片給我的感覺就像歐洲那種溫暖、乾淨的色調,或像是電影鏡頭愛展能(Angenieux)下的味道。每個人拍出來的感覺都會因人而異,所以

[攝影雜談][Pen EED/Kodak Double X]唯獨一次的相遇。

圖片
Olympus Pen EED,只拍攝一捲底片,匆匆的結束我們的相遇。 但是這台借用時品項很新,雖然手帶是臨時找的,不過操作起來感覺還滿好的。 這是EED的說明書內頁 EED是台估焦相機,對某些人來說是快速街拍的方式,但是對我來說無法對焦讓我很沒有安全感(笑),大概我喜歡能夠精確對焦的成像,對我來說才有故事性或聚焦在主角。 當然有時候當街拍還是有可能會容易被發現(笑) ps我在拍攝時,這台相機似乎會漏光,底片後來幾乎都曝光了;我是用ps反轉救回來的。 搭配著F.Zuiko F/1.7.f=32mm鏡頭 4群6枚 , 0.8m-無限遠對焦, 内藏式CdS測光計測光,快門速度有 1/15~1/500秒,電池則使用 PX625,重量大概 430g左右,而生產年份位於 1967年~1972年。 網路上還有更詳細的,整本說明書的PDF檔,想要看得更仔細可以看看 : http://www.cameramanuals.org/olympus_pdf/olympus_pen_eed.pdf EED它有著金屬外殼,散發著古董特有的光澤,拿在手上,初次使用老相機的人可能還覺得稍重,不過拿習慣的人應該就覺得頗輕了(笑) 這是一台半格相機,也就是可以拍攝72張。可以說是很省底片,但有時我覺得設計成半格不一定只是種節省底片的方式,它同樣也開啟了一種新式的構圖方式,不再侷限在單張的圖面,有時兩張拼湊起來也會成為一張有趣的構圖(或是底掃時一起掃)。 像這張是在做藝品時的同學,兩張半格併一起時就像連續式的動畫構圖。(話說這捲底片是請我男友幫我沖的,那天出了小意外所以後來影像有部分糊了,但搭配這捲底片(Double X)也有種復古的感覺) 這張左方是往窗外拍攝,樹葉與陽光錯落得很美,右方則是坐在對面的學姊,整張像是漫畫式的構圖,有著夢幻似的效果。 這張則是剛好乍看下左方和右方成為像是對稱的構圖,不過仔細看人物是不一樣的,這種趣味感也很不錯。 構圖是種改變一成不變生活的另一種樂趣吧(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