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展覽記述]莊惠禎-[A house I called home.]展覽


莊惠禎-[ A house I called home.] 攝影展


家的意向涵蓋著具體與精神層面兩種層次,實際居住過的環境,會留存人的依憑性與心的向性,也能夠儲存不同時空之下的記憶;家這個載體在東方社會之中一直都是相當複雜的結構體,東方社會以族系與家譜將整個結構以血緣串起,相較於西方,東方對於家庭通常是採取較為隱秘又內斂的表述,鮮少將家庭之中的細節流露於外界。

而在當代社會之中,大環境的衝擊與現代文明造成的世代迷惘,造成年輕世代的一種都市鄉愁,既踏實的生活於這個城市,又找尋不到真正信仰的方向,心靈的流離與對於社會茫然、動盪的不確定性,加載了對「家」這個承載物的依賴,或者是對往日記憶的一種追思。

莊惠禎將對記憶的情感投射於「家」這個場域之中,同時在場域之中回憶舊時生活的場景,透過最初的作品,以極為不安定的錯動回溯過往空間的佈置,而非平鋪直敘地述說一段故事,也代表一種過去生活的動搖,反映了大時代下家庭結構的快速變遷,對於家的記憶在動盪的社會中流動,在駐足於當初所居住的居所時,早已不復存在。

在一系列的作品之中,莊惠禎眼中的「家」之意象不只有表相的概念,也以隱晦的暗示述說了曾經存在過的真實。如曾經在牆面為了生活而鑿洞卻又脫離的痕跡、將自身組件掏空,再推離身邊的桌子,還有微微浮動的椅子等。對於「家」來說屬於曾經生活證明的傢俱還留存於場域之中,只是增添了因時空變遷造成的痕跡,傢俱將過去與現今的時空聯結在一起,記憶的感官調撥至超現實的區域,不斷在不同片段中拉扯。

在創作者連續性的論述之中,以動態的回溯記憶片段,將記憶中的靜態場域扭轉,在最後引導入一種脫離現實與時空的私密空間,以背對觀者的型式往私人的情緒逐漸下陷,雖然過往的「家」已不復見,但記憶的擁有者保有掌握的特權,在具象進入抽象的最後階段抽離情緒,保有創作者自身對於「家」的私密性,回歸「家」最初就屬於擁有者本身這種私密性的特質。

作品除了反映出創作者的概念,也讓觀者投射對於自身「家」的反思與想像,在與創作者作品中相似肌理的牆面展出,也在展覽空間成為整體創作的第三層空間,與過往時空、拍攝時空相對應,實為有趣的模式。這一系列的展出並非以長篇論述為陳述,而選用了幾個重點式的話語展出,如同主題“A house I called home.“,言簡意賅,相當有趣。



展覽內容:
【A house I called home.】

藝術家:莊惠禎

展期:2013年08月3日 - 08月16日
地點:混_hun共同工作空間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[攝影雜談]Olympus OM-1開箱。

[攝影雜談]袖珍型的輕型相機-Olympus XA開箱。

[攝影雜談]米谷美久的經典之作-史上第一台半格SLR-Olympus Pen FT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