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攝影雜談]簡單比較Olympus OM-1跟Pentax MEsuper。



這台OM-1是屬於1973年所生產,沒有MD字樣的機種(MD字樣為開始可以使用捲片馬達器)的mark,而Pentax MEsuper是Pentax在1980-1987年所生產的"M"系列機型。

其實剛好手邊有這兩台(一台不是我的),覺得年代相近,順便也可以比較看看;不過若是要認真比較的話其實也不公平,因為與這時期的Pentax來說,相對的應該是OM-3、OM-4、還有人稱機皇的OM-4ti才對(笑)












Pentax MEsuper的體積大小是131.5 mm x 83mm x 49.5mm,重量則是445g,而OM-1則是136mm x 83mm x 50mm,重量為490g。
觀景窗的話MEsuper:92% 視野率,95% 放大率,OM-1則是97%視野率,92%放大率。
MEsuper可調整iso為:12-1600,OM-1則是25-1600。
最快快門值MEsuper到1/2000,而OM-1到1/1000。










因為我一直都是使用Olympus系統的相機,自然也會有習慣與順手的差異,像是在使用OM-1的時候會覺得快門控制環、光圈環特別做在機身前端,在操作上也滿便利的,而且我操作這台的個人習慣是沒有用電子測光的,所以都是肉眼測光,思考操作一下就拍了。




但是MEsuper直接有內建測光,快門數值的調整也必須要靠按下快門鍵附近的上下鈕來調整,也可以說是一但沒電就沒辦法拍攝了(但是他的電池是使用1.5v的LR44兩顆,比起OM-1要使用已經停產的1.35v的PX625,好找很多了)

可能是我懶人習慣了,雖然有電子系統可以測光與調整,但我現在覺得靠肉眼測光後直接轉動光圈環、快門環等數值反而更快速與直接,所以操控電子系統的按鈕我反而覺得很不順手

MEsuper當初推出的一個主打點好像是光圈先決吧,而且他也有Auto測光(還是快門,我忘記了),但事後很多評價好像都是其實有沒有光圈先決也不是那麼重要。(好好訓練肉眼測光最好用xD)





MEsuper的測光方式是全開光圈中央加權測光 (GPD),OM-1則是中央重点平均測光(TTL),不過我沒有實際裝上底片用MEsuper拍攝過,所以我也不太清楚實際上的情況,但是我用OM-1的時候我通常會縮半格光圈,對我來說這樣比較準確,好像也有人喜歡稍微曝光一點的氛圍,那也是可以直接就這樣拍攝。


MEsuper另一個特點是,我覺得按下快門後的震動還算輕,就單純的、清脆的響亮聲,這樣小巧的機身與輕快的快門,想必也是當初許多人考量買相機的一大原因之一吧(OM-1都比他大一點點呢)。

不過在MEsuper推出前的兩台,1976的ME(當時最輕便的單眼相機)跟MX(pentax歷年來最精簡,純手動式的機械單眼相機)都已經相當優秀了,MEsuper也可以說是集大成的一台相機;從1975年開始推出的K2,一直到後面堪稱機皇的LX推出等,這系列就是廣為人知的K卡口機身。




最後, 之前看到老魚的blog有把MEsuper分屍的圖解,有興趣的也可以看看結構:







延伸閱讀:


參考資料:

也是剛好有用MEsuper跟OM-2比較的作者,他網誌有提供MEsuper的線上說明書









留言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[攝影雜談]Olympus OM-1開箱。

[攝影雜談]袖珍型的輕型相機-Olympus XA開箱。

[攝影雜談]米谷美久的經典之作-史上第一台半格SLR-Olympus Pen FT。